中國青年網桂林7月11日電(通訊員 陳紅聯 陸羽欣 鄧梓鋆)為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和關于語言文化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服務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太阳成tyc9728弘揚中華漢語文化社會實踐團于7月10日在桂林市臨桂區六塘鎮下轄村——羊田村,及其周邊行政村開展了普通話的推廣宣傳活動。實踐團隊成員緻力于投身推普助力鄉村振興建設和深入走訪普
通話普及率較低的鎮、村,這也是語言文字工作直接服務國家“三農”發展的重要舉措。實踐團隊成員通過鄉村實地走訪、問卷調查、分發推普物資,以及詢問村民日
常普通話的使用情況來展開鄉村推普行動。
正午時分,豔陽高照,推普實踐團隊成員兵分三路向目的村出發,堅持将推普行動宣傳深入村民心中。在推普實踐中,團隊成員對羊田村村民進行了相關推普的訪談行動。從訪談中,團隊成員了解到當地村村民日常都是用土話進行交流,團隊成員也試着用自己所熟知的桂柳話與村民進行溝通,傾聽村民心中對于是否願意去學習普通話的看法,得到的反饋是“長期使用方言或土話讓他們難以繼續學習普通話,即使學習了普通話也還是會存在比較嚴重的口音問題”。

圖為實踐團隊成員徒步在羊田村的小巷中。
中國青年通訊員 陳紅聯 供圖

圖為實踐團隊成員在村民家中進行普通話使用情況的訪談。
中國青年通訊員 陳紅聯 供圖
團隊成員也向村民詢問了村中孩子們掌握普通話的情況,了解到當地村的孩子既能在學校的溝通中能學習到普通話,在家裡也能通過耳濡目染的鄉音影響來學習當地的方言或土話。實踐團隊成員對孩子們還能夠同時掌握方言和普通話的情況表示贊歎,即使孩子們在講普通話時還存在着口音的問題,但是也能夠達到與人交流溝通的目的。

圖為實踐團隊成員與羊田村當地學生的合影。
中國青年通訊員 陳紅聯 供圖

圖為實踐團隊成員在給村民分發推普物資。
中國青年通訊員 陳紅聯 供圖
在另一隊的調查中,實踐成員得知,其實在羊田村普通話已經推廣開來。少部分人如老人家隻能講方言或者土話,大部分人都會說普通話,雖然有些發音并不标準,但是與人交流時,還是能聽得懂,隻是說得不夠流利。同時,實踐團隊遇到的孩童都已經會說普通話,雖然也存在着口音問題,但是這說明學校對孩子們的普通話教育也有了一定成效。

圖為實踐團隊成員正在居民家中了解普通話與方言使用頻率。
中國青年通訊員 鄧梓鋆 供圖
同時實踐團隊成員在入戶的過程中發現生活在村裡的大多數是老年人。在實踐團隊成員進行普通話的推廣宣傳中,老人家大多數是使用當地方言與團隊成員交流,有些老人可以聽懂普通話,但是不能夠流利的使用普通話。“我都老了不怎麼講普通話,講的不好。平時跟家裡人講話都是用桂柳話多。”奶奶跟團隊成員用方言說。幸于團隊中有一位會說當地方言的成員才能繼續跟奶奶溝通。團隊成員在詢問一些關于普通話的基本情況後,鼓勵奶奶用普通話跟我們交流。于是團隊成員又跟奶奶聊了一些家常,小隊隊員用普通話複述老奶奶的話,以此來對老奶奶的發音進行糾正。

圖為實踐隊員幫助老人正音。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陸羽欣 供圖
“在哪裡推廣啊,那出去外面肯定說普通話的嘛。”實踐隊員與爺爺的交流過程中得知,老爺爺的子女均已外出務工,他說:“出去外面工作肯定是要說普通話的嘛,不然誰聽得懂桂柳話啊。”由此可見老爺爺認為在商業區推廣普通話是重要的。
經過走訪實踐團隊成員發現,在黃家莊村的人家大多數交流依然是使用當地的方言,有一些村民可以聽懂普通話,有一些村民甚至隻能用當地方言交流。村民們使用普通話的發音帶有明顯的當地方言的口音。走訪下來,團隊成員發現盡管普通話在多數人已經是普及程度相當高的,但是這些普及卻局限于能聽懂,而開口卻不流利。實踐團隊成員向村民們解釋了一些關于普通話為何要推廣的問題,鼓勵村民開口說普通話,幫助村民正音,以此達到推廣普通話的目的。

圖為實踐團隊成員就普通話推廣場所與村民爺爺的談話。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陸羽欣 供圖

圖為實踐團隊成員在羊田村村委處的合影。
中國青年通訊員 陳紅聯 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