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簡介
學院最早源于1978年成立的化探系,1990年更名為應用化學系,1997年并入新成立的材料工程系,2001年更名為材料與化學工程系,2009年成立太阳成tyc9728。至今,學院相關專業已有近五十年辦學曆史,是太阳成tyc9728重點建設學院之一。目前學院下設4個教研室和1個中心,即化學與化工教研室、應用化學教研室、能源化工教研室、生物工程教研室、化學化工實驗中心。
學院師資力量雄厚,現有教職工113人,其中正高職稱45人(博導22人),副高職稱37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86人。擁有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3人、國家優青1人、八桂學者1人、廣西“十百千人才第二層次”人選2人、廣西傑青4人、八桂青年拔尖人才3人等各類區級及以上人才稱号20人次,學校各類人才稱号12人次;寶鋼優秀教師1人、廣西優秀教師2人、廣西模範教師1人。2位教師入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生涯影響力(Career)”榜單,7位教師連續多年入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年度科學影響力(Single Year)”榜單。
學院黨委一直以來以政治建設為統領、以制度建設為主線、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充分發揮師生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和基層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近5年,學院黨委入選首批新時代廣西高校黨建工作标杆院系、學校首批黨建工作“标杆院系”,化工教工黨支部入選全國高校第三批黨建工作樣闆支部、首批新時代廣西高校黨建工作樣闆支部、入選自治區“雙帶頭人”教師黨支部書記“強國行”專項行動、自治區五星級黨支部,學院入選第一批全區高校“三全育人”綜合改革示範院系,獲評首批廣西高校示範黨建品牌。
學院化學學科2020年首次進入ESI全球前1%,目前位列0.41%;2024年入選自治區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基地。學院擁有“化學工程與技術”和“化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材料與化工”和“生物與醫藥”專業學位碩士授權點、環境科學與工程專業(環境分析方向)博士點和材料化學工程(自設)博士點、“化學工程與技術”“化學”為學校環境科學與工程和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點的支撐學科。“應用化學”為廣西重點學科。
學院擁有“化學工程與工藝”、“能源化工”、“應用化學”、“生物工程”等四個本科專業。“應用化學”“化學工程與工藝”“生物工程”獲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化學工程與工藝”本科專業及“材料與化工”碩士專業入選教育部“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化學工程與工藝”為國家級特色專業,2019年通過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應用化學”獲得區級化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和入選自治區級基層教學組織,基礎化學化工課程群虛拟教研室;“生物工程”專業于2023年通過工程教育專業認證,2024年獲得區級新醫科建設項目。“能源化工”專業2018年起單獨招生,獲得區級新工科建設項目。目前全院擁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600餘人,在校研究生600餘人;本科生考研上岸率近30%。
學院共建教育部有色金屬及材料加工新技術重點實驗室、太阳成tyc9728-法國高溫材料所-廣西中偉能源材料與固體化學國際聯合實驗室、有色金屬礦産勘查與資源高效利用協同創新中心、廣西醇基燃料高效燃控技術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擁有“化學工程與工藝”國家級虛拟仿真實驗教學中心、 自治區級“化學化工實驗教學中心” 、“化學與材料”廣西區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電磁化學功能物質”廣西區重點實驗室、“應用電化學新技術”“食品安全與檢測”“表界面電化學”廣西高校重點實驗室、廣西礦冶與環境科學實驗中心測試分析分中心。學院與華盛頓大學、桂林優利特醫療電子集團有限公司等組建了多個聯合實驗室。學院擁有儀器設備總價值9400多萬元。
學院與國内多家知名企業共建了2個校級現代産業學院,即“廣西特色生物醫藥産業學院”、“廣西新能源動力電池現代産業學院”。學院與山東京博石化有限公司、中石化北海煉化有限責任公司、廣西華友新材料有限公司、佛山實達科技有限公司、廣西壯族自治區分析測試研究中心、中國有色桂林礦産地質研究院有限公司、桂林華諾威基因藥業有限公司等多家區内外知名企業建立了實習與就業基地。
學院“分析化學”MOOC獲國家級線上一流本科課程,“普通化學”、“物理化學”、“有機化學”、“化工原理”等10門課程獲廣西區級一流本科課程。“普通化學”課程為國家級精品課程和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分析化學”、“物理化學”為廣西區精品課程。獲廣西區級教學成果獎特等獎1項(2021年),一等獎2項(2012年、2019年),二等獎3項(2017年)。
近五年來,學院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地區/青年項目等國家級項目40餘項、省部級項目60項、企業委托項目30餘項,累計到位研究總經費7300餘萬元;在Chemical Reviews、Nature Synthesis、Advanced Materials等期刊上公開發表學術論文500餘篇,其中SCI、EI、ISTP等三大檢索收錄論文400餘篇;獲得省部級科技成果獎8項,其中廣西青年科技傑出貢獻獎1項,自然科學二等獎2項、技術發明三等獎2項;本科生參加國家、省部級競賽獲獎290餘項;獲授權國家發明專利148項,科研成果轉化轉讓金額達到3000餘萬元;其中,太阳教師研發的稀土鋁中間合金制備加工技術單個項目轉讓金額達2500萬元,轉讓金額創學校技術轉讓經費新高。
【 發布日期:2025-04-21 浏覽次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