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本科)2011年入選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
1.
專業現狀
我校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創建于1986年,為國家培養本科畢業生1300多名。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搭建了一系列專業教學平台:在2008年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被評為國家級特色專業(教高涵[2008]21号),“化學化工教學團隊”為廣西區教學團隊(桂教高教[2008]78号),同時擁有廣西“化學與材料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桂教高教[2007]183号)、“應用電化學新技術”廣西高校重點建設實驗室(桂教高教[2007]183号)、擁有1門國家級精品課程(普通化學,教高涵[2008]22号)、2門廣西區精品課程(物理化學,桂教高教涵[2007]111号、分析化學,桂教高教[2006]117号)。同時本專業是化學工程與技術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本專業建立了完整的實驗教學體系,擁有優良的實驗教學環境,實驗室面積2700平方米,儀器設備總值達1000萬元人民币,生均儀器設備2.94萬元。
為了适應學科的發展變化,
太阳成tyc9728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開設有“精細化工”、“石油化工”、“電化學工程/能源化工”和“工業分析”等方向,并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目前本專業有專任教師45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高級工程師、高級實驗師等副高職稱14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22人,碩士學位教師10人,具有工程背景的教師24人,企業兼職教師近40人,廣西壯族自治區高校教學名師1人,廣西高校百名中青年學科帶頭人1人,廣西高優秀人才2人,碩士研究生導師22人。師資隊伍結構合理,年富力強,并富于教學潛在發展活力。
近3年來,專業教師承擔廣西區級以上教改項目6項;廣西區級以上教學獲獎12項,其中廣西普通高校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教學課件競賽國家級一等級4項、二等獎1項,廣西區級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公開發表教學研究論文44篇;公開出版教材與專著11部,其中獲廣西區優秀教材一等獎1項、三等獎1項;承擔廣西區級以上科研項目26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科研成果獲廣西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獲國家發明專利9項,SCI、EI收錄科研論文109篇。
本專業為國家級特色專業,是廣西及國内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中僅有培養從事“能源化工”、“石油化工”方向領域的應用型高級技術人才的專業。多年來一直本着為國家和廣西地方經濟建設培養人才的服務宗旨,緊密圍繞廣西及西部地區化工行業領域經濟科技和社會發展的需要,特别是廣西“14+4”千億元産業,北部灣經濟區發展所涉及的“能源化工”、“石油化工”等領域經濟科技與社會發展需要,緻力于培養具有紮實的專業理論基礎和技能,同時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的應用型人才。專業辦學在以下幾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1)課程體系緊密圍繞“厚基礎、重實踐、強能力、勇創新”專博相兼的培養目标,并開設充分體現在化工領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選修方向課程體系。專業課程教學方法上,采用專職教師和兼職教師合作授課等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豐富教學内容,高質量完成課程教學任務。
2)專業實行各類資源開放制度,包括開放以基礎專業實驗和專業實驗為主的實驗室和專業圖書資料室、有條件地開放各類大型儀器實驗室和實習實訓場地,全天候開放的網絡教學資源,充分發揮學校資源開放功能,提高資源的利用率,滿足學生個性發展和自主學習的需要,高效率服務于學生。
3)建立全新的實踐教學體系,通過在教學計劃中設置專業基礎課實驗、專業綜合實驗、專業課程設計、崗位認識、生産實習、畢業實習等環節,确保實踐教學在人才培養過程中連貫性,其中畢業實習、生産實習、崗位認識實習等環節在企業完成,使學生深入到實際的生産環境,感受到實際的生産氛圍,從而形成真正的職業能力。加強課外實踐活動,注重實踐教學與課外活動的有機結合,開放實驗室,積極組織大學生開展課外科技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逐步形成多元化的實踐教學模式。
4)在專業課教學中考核中改革原有“一考成定敗”的總結性考試模式,構建課程過程考核評價體系,強調學生的學習過程考核,靈活運用提問、讨論、作業、小論文、小測驗等多種方式了解學生學習狀況,采用開卷、閉卷、實踐、平時成績等多種考核形式,科學的、全過程的、綜合的去評價學生的學業成績,實現對學生能力的綜合測試。
化工産業是中國經濟的支柱産業之一,2004年化工産業主體之一的石油化工産業對中國GDP 的貢獻達到了18.5 %;2006年中國石油化工産業總産值占到全國GDP的21%,目前排名世界500強的化工企業絕大多數都在中國各地設立了公司,同時民營企業遍布全國各地,客觀上拉動了對化工人才的需求。廣西化學工業的發展有着獨特優勢,目前廣西三大化工基地已逐漸形成,即以柳州為中心的桂中化肥生産基地、以南甯為中心的精細化工生産基地和以桂林為中心的桂北橡膠加工生産基地。與本學科相關的大型石油化工項目已經落戶欽州,廣西北部灣地區已經成為中國西南地區石化布局的基點,其發展建設已經納入國家戰略。同時石油化工行業納入廣西優先重點發展十四個千億元産業中,而新能源成為廣西大力發展的四大新興産業之一。所有這些,為化工人才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和更高的要求,面對這一新的形勢,各高校必須進行人才培養的全方位改革,促進人才培養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深度融合,尤其加強專業建設和課程建設,加強校企合作,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廣西化工産業發展輸送合格的建設人才,實施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正是适應了這一形勢的需要。
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與廣西區内外化工企業有非常密切的聯系,目前與14家企業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學生實習基地,聘請企業兼職教師40人。本專業一貫重視實踐教學,在曆年制定的專業培養計劃中,主要集中性實踐教學環節,在這些實踐教學中,專業教師實踐教學能力得到了極大的提高,這一切為實施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在過去計劃經濟體制下,化工專業技術人才的培養是由高校培養期與企業實習期兩個階段共同完成的。通常化工專業本科生在校4年完成基礎與專業課及部分實踐教學内容并考核合格獲得畢業證書,在分配工作的企業專業實習1年,考核合格後轉正獲得助理工程師證書,上崗從事技術工作。而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化工行業中,隻有少數大型國企尚存上述培養制度,而占大多數的其它經濟成分的企業,則忽略企業準入制人才培養,隻求直接使用人才,這就對化工專業人才培養制度提出了挑戰,即将需要在企業完成的專業實踐培養工作部分前移至高校進行,這是國内各高校實施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的直接誘因。拟與我們合作實施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的企業目前有桂林立白日化有限公司、桂林優利特電子集團有限公司、廣西中亞石化科技有限公司、中國化學工業桂林工程有限公司、廣西貴港捷利電池有限公司、江門瑞期精細化學工程有限公司在學生實習、科研項目等方面有多年的合作基礎,對目前化工專業畢業生不适應企業需要感同深受,共同的的願望和需求,使得這些企業與參加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的積極性高,确保計劃能在企業順利實施。
本校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制定的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是在我們多年辦學經驗的基礎上設計,制定計劃的人員曾經參加過教育部高等學校師資培訓交流中心舉辦的“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培訓,對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的内涵有深刻的認識,并到太原理工大學、北京化工大學、天津大學調研,并走訪合作企業,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制定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确保培養計劃合理可行。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适應我國未來化工科技發展需要,達到“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培養标準”的專業技術人才。通過學習本“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培養學生掌握化工生産(或處理)過程的基本原理、方法及過程工藝和設備的設計、優化專業知識,具備化工新項目、新産品、新工藝、新技術的項目調研、可行性研究、工程設計和項目實施的能力,具備化工新産品、新工藝、新技術研究和開發的初步能力和經驗,畢業後可從事化工生産運行、工程設計、研究和管理等工作的服務型、設計型高級工程型人才。
(1)學生來源
為提高生源質量,确保“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的順利實施,學校将從當年招生的新生中,通過自願報名、擇優錄取的方式選擇優秀學生進入“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
1)參加“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的學生具有優先參與各種獎學金評定,各類創新活動計劃項目。
2)對于非實驗班的在籍本科生,經學生本人申請,相關學院對該生的知識水平、工程實踐能力及創新能力等方面考核,認定具有專長的,經學校審核,可進入“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實驗班學習。
3)對于完成“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的優秀本科生,推薦進入本校化學工程領域專業碩士學位階段的“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繼續深造學習。
(2)學生規模
培養層次面向本科新生,每年從本專業中選拔30人左右按“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進行培養。有一定的基礎和經驗之後,再擴大試點專業範圍。
設置工學學士學位,學制四年。按“3+1”模式組織教學,即學校培養階段累計約3年,企業培養階段累計約1年。學生可以分不同階段到不同企業進行1周至3個月的中短期課程學習和工程實踐,在企業進行半年的畢業設計(論文)和工程實踐。
通過依托校内外各類工程實踐基地、校企研發中心和實驗教學中心,強化學生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在企業培養過程中,采用雙導師制,部分與實際的化工生産工藝和生産設備聯系密切的專業課程由企業兼職教師講授,達到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加強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和科研素質的培養,使學生盡早接觸工程實際的目的。發揮校内導師和企業導師各自的優勢共同指導學生進行相關課程的學習、實習、實訓,使學生能夠盡早參與到化工企業的生産工藝、流程、設備的設計、化工生産組織管理和新産品開發,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工程實踐問題的能力、科學研究能力和科技開發及組織管理能力,有效促進“卓越工程師”人才培養目标的實現。
依據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的有關文件精神,結合我校的實際情況,我校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實施的人才培養目标定位為培養應用型工程師,為企業培養“留的住、用的上”,以勝任在企業現場從事工程項目的建造,産品的生産制造,或生産過程的運行,具有良好的理論基礎、較強的工程實踐能力,尤其是應用創新能力和一定人文素質的生産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