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為何選擇本專業?
90%以上學生選擇生物工程專業是因為學科優勢、師資、設施、聲望及就業前景等。可涉及的方面包括:
1)獎學金助學金支持力度大。成績優秀的學生可以參加國家助學金、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自治區人民政府獎學金、太阳成tyc9728賢豐優秀學子獎學金、太阳成tyc9728校友金種子獎學金、太阳成tyc9728優秀學生獎學金等。
2)推免研究生政策。根據《太阳成tyc9728接收優秀應屆本科畢業生免試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工作章程,2016》(附件1.1-6),對品學兼優的學生,經個人申請、學院初審、學院公示、學校審批、學校公示後,可獲得免試攻讀碩士研究生資格。近三學年生物工程專業推免碩士研究生3人。
3)招生宣傳力度大。學校、學院和資源勘查工程教研室積極探索有效的宣傳渠道和方式,如通過走訪重點高中、現場咨詢、網絡等多種形式和渠道進行招生宣傳,介紹學校和學院專業情況與特色,擴大專業影響力和認知度。
4)良好的就業前景。本專業2019屆、2020屆、2021屆連續三屆畢業生初次就業率在95%以上,2019屆和2020屆畢業生就業率達100%。絕大多數畢業生從事生物工程或相關行業。在就業質量方面,2019年,本專業46.15%的畢業生入職“中國500強”、“行業100強”企業,2020年則上升到53.33%,2021年達到60.32%。所在學院2020年和2021年獲得“就業質量獎”。
2. 有哪些對學生學習指導方面的具體措施?
2.1 引導學生理解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樹立良好學風
學院通過入學教育、專業指導、實踐創新活動等多種舉措加強學生學習指導,專業結合學科特點落實“課程思政”改革計劃,引導學生理解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2.2 幫助學生理解培養目标和畢業要求,明确課程學習與畢業要求達成的關系
(1)借助入學教育初步理解;(2)依托專業教師進行加深解讀;(3)着眼日常教學引導學業規劃。
3.2 教師引導學生明确課程目标,掌握學習方法,自查學習效果
(1)通過生物工程專業導師制引導學生明确課程目标;(2)通過開展學習互助活動幫助學生掌握學習方法;(3)通過創新教學手段及時協助學生自查學習效果。
3. 是否了解專業的培養目标?
2015版(17修訂)培養目标:本專業緻力于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備一定國際視野、良好的人文社科基礎知識和人文修養,适應生物産業領域以及相關的醫藥、輕工、環保等領域經濟建設需求,具備紮實的科學和工程基礎、創新思維、終身學習和團隊合作能力,能夠從事生物工程産品研發與生産、生物工藝設計與開發、生物工程項目管理與服務等工作的高級應用型工程技術人才。
2019版調整後的培養目标:本專業培養适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道德文化素養和社會責任感,具備解決複雜生物工程問題的能力,能夠在生物産業以及相關的醫藥、輕工、環保等領域,從事生物産品生産和管理、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等工作,具有良好的溝通能力和國際視野的高素質應用型專門人才。
本專業畢業生畢業後五年左右能夠達到下列目标:
目标1-道德修養:具有人文社會科學素養和社會責任感,在生物工程實踐中自覺遵守工程職業道德和規範,重視價值引導和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能夠自覺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目标2-工程能力:能夠綜合運用生物學和工程專業知識與技能,分析、設計、研究和解決生物産業以及相關的醫藥、輕工、環保等領域中的工程技術問題。
目标3-溝通協作:具有良好的溝通能力和國際視野,能夠融入或組織團隊進行生物工程項目的實施,能夠在多學科團隊和跨文化環境下工作,在項目實施過程中,貫徹可持續發展的需求。
目标4-終身學習:能夠與時俱進,通過不斷自主學習拓展自身的知識和能力,能夠跟蹤國内外技術前沿和發展趨勢,具有良好的職場競争力。
4. 通過什麼途徑了解到的培養目标?
1)新生入學教育:新生入學時,學院和教研室負責人對專業培養目标進行宣講;學院明确規定由輔導員組織學習,并進行相關考試,使學生全面了解學院辦學特色和辦學優勢;教研室安排資深教授為學生做專業介紹,宣講生物工程專業特色、培養目标和學習方法等。
2)培養方案執行:入學初,使學生能夠自己了解本專業培養目标、培養要求以及課程安排;班主任會主動引導學生按照專業培養目标進行學習,任課教師開課時也會指出課程對本專業培養目标的貢獻。
3)專業實習實踐:結合現場實習實踐、行業專家講座等向學生介紹本專業培養目标,以及實現培養目标對學生未來發展的重要性,激發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5. 畢業後5年左右的預期成就是什麼?
本專業畢業生畢業後五年左右能夠達到下列目标:
目标1-道德修養:具有人文社會科學素養和社會責任感,在生物工程實踐中自覺遵守工程職業道德和規範,重視價值引導和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能夠自覺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目标2-工程能力:能夠綜合運用生物學和工程專業知識與技能,分析、設計、研究和解決生物産業以及相關的醫藥、輕工、環保等領域中的工程技術問題。
目标3-溝通協作:具有良好的溝通能力和國際視野,能夠融入或組織團隊進行生物工程項目的實施,能夠在多學科團隊和跨文化環境下工作,在項目實施過程中,貫徹可持續發展的需求。
目标4-終身學習:能夠與時俱進,通過不斷自主學習拓展自身的知識和能力,能夠跟蹤國内外技術前沿和發展趨勢,具有良好的職場競争力。
6. 是否了解本專業往屆學生畢業5年左右的工作類型?
生物工程專業本科畢業生主要就業領域包括各省市的生物工程及醫藥、食品、農業和能源等。以2016屆畢業生為例(該屆畢業生總數66人,反饋回調查表53人),本專業培養的學生在畢業5年後,69.8%的畢業生從事生物工程及醫藥或技術服務相關工作。在接受問卷調查的畢業生中大部分人已成長為本單位相關技術負責人,而且随着畢業年數的增加,中層骨幹和高管人數呈上升趨勢,中級和副高級的畢業生人數也是随着畢業年數的增加呈上升趨勢,表明本專業的畢業生能夠在本行業領域獲得認可。此外,有13.2%的畢業生先後進入國内知名大學攻讀碩士研究生學位,繼續在本專業領域深造。
7. 是否熟悉本專業畢業生需達到的畢業要求?
本專業2019版人才培養方案覆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通用标準》的12項要求。具體如下:
(1)工程知識:能夠将數學、自然科學、工程基礎和專業知識用于解決複雜生物工程問題。
(2)問題分析:能夠應用數學、自然科學、工程科學的基本原理,識别、表達、并通過文獻研究分析複雜生物工程問題,獲得有效結論。
(3)設計/開發解決方案:能夠設計針對複雜生物工程問題的解決方案,設計滿足特定需求的系統、單元(部件)或工藝流程,并能夠在設計環節中體現創新意識,考慮社會、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環境等因素。
(4)研究:能夠基于科學原理并采用科學方法對複雜生物工程問題進行研究,包括設計實驗、分析與解釋數據、并通過信息綜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結論。
(5)使用現代工具:能夠針對複雜生物工程問題,開發、選擇與使用恰當的技術、資源、現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術工具,包括對複雜工程問題的預測與模拟,并能夠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與社會:能夠基于工程相關背景知識,評價生物工程實踐和複雜工程問題解決方案對社會、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響,并理解應承擔的責任。
(7)環境和可持續發展:能夠理解和評價針對複雜生物工程問題的工程實踐對環境、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影響。
(8)職業規範:具有人文社會科學素養、社會責任感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能夠在生物工程實踐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職業道德和規範,履行責任。
(9)個人與團隊:能夠在多學科背景下的團隊中承擔個體、團隊成員以及負責人的角色。
(10)溝通:能夠就複雜工程問題與業界同行及社會公衆進行有效溝通和交流,包括撰寫報告和設計文稿、陳述發言、清晰表達或回應指令,并具備一定的國際視野,能夠在跨文化背景下進行溝通和交流。
(11)項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與經濟決策方法,并能在多學科環境中應用。
(12)終身學習:具有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意識,有不斷學習和适應發展的能力。
8. 是否了解本專業的學分要求與教學計劃?
2019版培養方案,生物工程本科專業為四年制,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主要基礎課程: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大學物理、工程制圖、無機化學、物理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等。
專業核心課程:普通生物學、細胞生物學、生物化學、微生物學、分子生物學與基因工程、發酵工程、生物分離工程、生物反應工程、化工原理、生物工程設備、生物安全與環境等。
主要專業實驗:生物化學實驗、微生物學實驗、化工原理實驗、生物工程綜合實驗等。
主要集中性實踐教學環節:化工原理課程設計、生物工藝設計、生物工程設備設計、生物工廠設計、生物工程認識實習、生物工程生産實習、畢業設計(論文)等。
學生畢業需至少修滿180學分,其中必修課116學分,選修課28學分(通識選修課10學分、專業選修課18學分),集中性實踐教學環節36學分。
9. 是否了解本專業的實習實踐基地?
為了保證學生的實踐教學活動的開展,本專業與各類企業及事業單位建立了比較穩定的産、學、研合作基地。本專業擁有11個校外實習基地,為開展高校與企業合作為前提的協同培養模式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具體包括:華諾威基因藥業科技有限公司;桂林萊茵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桂林萬禾農産品有限公司;桂林優利特醫療電子有限公司;中國科學院廣西植物研究所生産基地;燕京啤酒(桂林漓泉)股份有限公司;順德百輝食品有限公司;桂林集琦生化有限公司;桂林精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桂林三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中科院植保所興安基地。
10. 是否了解本專業學生科研創新情況?
學生依托教師的科研項目和指導開展科研工作,将科研滲入課外專業學習。專業相關競賽包括: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全國大學生生命科學競賽、全國大學生生命科學創新創業大賽等。近三年教師對學生指導項目、競賽情況見表6.4-3,本專業教師指導學生參加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45項(附件6.3-10;索引6.3-3),指導學生參加近三年各類大學生競賽,獲獎59項(附件6.3-11;索引6.3-4)。
11. 是否熟悉本專業師資情況?
本專業現有專職教師20人(其中實驗室教師3人),目前在校學生289人,生師比14.5/1。從職稱結構看,正高級職稱7人(35%)、副高級職稱8人(40%)、中級及未評定職稱5人(25%)。從學曆層次看,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12人(60%),碩士學位的教師6人(30%);本科學曆的教師2人(10%)。從年齡結構來看,46歲以上的教師有6人(30%),36~45歲12人(60%),35歲以下2人(10%),隊伍結構統計情況見圖6.1-1。專任教師中,具有五年及以上本專業教齡的教師14人,占教師總數的70%;具有本專業學曆背景的教師有15人,占教師總數的比率75%;有交叉學科背景的教師有5人,占25%。
此外,本專業通過下發聘書的形式,選聘了15名具有工程實踐經驗的行業專家作為校外兼職教師。部分學生畢業後選擇了兼任教師所在單位就職,如桂林萬和農産品有限公司、桂林華諾威基因藥業有限公司、桂林優利特醫療電子有限公司等。
12. 入學後教師提供了哪些指導服務工作?
新生入學後,每個年級配備學工輔導員1名,主要負責學生的綜合管理。學校十分重視學生的在校學習、生活情況,并為每個班級配備班主任1名,定期與班級學生座談,面對面進行交流、溝通,了解學生的學習、生活及思想動态,了解學生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收集學生對學校、學院的要求和建議,并及時研究,加以解決或予以解釋。目前已經形成較為完善的班主任制,班主任制度覆蓋全部班級。班主任做到“五個一”,即每周至少與學生談話一次,每月至少組織召開一次班團會,每月至少深入學生宿舍一次,每月至少參加學生活動一次,每學期至少到所帶班級課堂聽課一次。
學院正式建立本科生導師制度,針對本科生自二年級開始延續到畢業前,由學生專業所屬教研室在學院指導下确定導師與學生的指導關系。從大二和大三開始,由專業教師負責為學生提供相關指導,内容包括學科基礎理論、專業基礎理論、專業知識和專業前沿等知識、專業技能、能力和素質的綜合培養等。
通過講座及咨詢的形式,由校外有職業生涯規劃指導經驗的專家及學工教師,每年定期舉辦職業生涯探索和規劃,指導學生确定志向、自我評估、生涯機會評估、職業選擇、确定職業生涯路線和設定職業生涯目标;舉行就業指導講座,内容包括就業政策、勞動協議、簡曆撰寫和面試技巧等,在本科生人才培養方案中的《就業指導》也作為獨立的必修課程。通過各種形式指導學生在了解資源勘查工程專業和自身發展特點的前提下,認清國内外經濟社會發展形勢,理解國家人才需求和就業方針政策,進行自我職業規劃。
在畢業實習、畢業設計(論文)階段,在與用人單位廣泛合作基礎上,專業教師及時了解用人單位人才需求信息,及時反饋給學院學生就業指導負責人,并向用人單位推薦學生,建立用人單位與學生間的溝通橋梁。同時,專業教師通過言傳身教,幫助學生做好職業規劃、樹立正确的就業觀,培養學生良好職業道德和勇于奉獻的職業精神。
13. 學校是否有足夠的圖書資源?
太阳成tyc9728圖書館始由屏風校區圖書館和雁山校區圖書館組成,館舍總建築面積達5萬平方米,閱覽座位5000個,檢索和服務終端300台。其中,屏風校區圖書館新館2007年建成投入使用,建築面積為1.8萬平方米;雁山校區圖書館2012年建成投入使用,建築面積為3.2萬平方米。圖書館設有流通部、期刊閱覽部、資源建設部、信息中心和辦公室,現有職工86人。
太阳成tyc9728圖書館是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CALIS)成員館,是學校教學科研和服務育人的重要基地和文獻信息中心。近年來緊密圍繞學校的教學與科研需要,持續進行信息資源建設,不斷發展和完善信息資源服務平台;拓展和完善圖書館信息服務功能,提供多層次和高水平的信息資源服務。截止到2016年底,圖書館共有紙本藏書160萬冊,電子圖書160萬冊。近10年來,圖書館加大館藏資源結構調整力度,采購了Web of Science(SCI)、ACS、IEEE、Wiley、Elsevier、Springer、Emerald、EBSCO、CNKI和讀秀等中外文大型數據庫,已逐步建立起理、工、管、文、經、法和藝7大學科門類内容豐富、結構合理和層次分明的文獻信息資源保障體系。館藏文獻信息初步形成了以理工為主,以生命科學、材料科學、環境工程為特色,包括計算機科學、管理工程、旅遊管理、人文社科和機械工程等多學科的館藏體系。
除學校圖書館外,地球科學學院還設有地球科學類圖書資料室,設有專職管理人員1名,為學院教學科研服務。該圖書資料室設于雁山校區教1樓217室,總建築面積達72平方米,全室入藏文獻總量為4000餘冊。總之,圖書資源能夠滿足學生學習和日常教學與科研所需。
14. 是否了解輔導員的職責?
1)幫助新生盡快适應大學生活,處理好學習成才、擇業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體問題,維護好校園安全和穩定;2)落實對經濟困難學生資助的有關工作,組織好高校學生勤工助學,積極幫助經濟困難學生完成學業;3)積極開展就業指導和服務工作,為學生提供高效優質的就業指導和信息服務;4)組織、協調班主任、任課教師共同做好經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學生中間開展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5)指導學生黨支部和班委會建設,做好學生骨幹培養工作,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6)不定期組織班會和集體活動,走訪宿舍和聽課,對學生專業發展和學習、生活等方面進行咨詢和指導,培養學生專業興趣、提高學習效果。
15. 是否了解輔導員與班主任分工的不同?
輔導員隊伍以專職為主,每個年級配有一名專職輔導員,班主任以兼職為主,每個班級配有一名班主任。輔導員、班主任都承擔着培養人、教育人的重要職責,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組織者、實施者和指導者。
1)管理分工的角度:輔導員主要開展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學生發展輔導和學生事務管理,班主任則側重于學生的教育管理,對個别學生的思想問題要給予引導和疏通。
2)工作對象的角度:輔導員負責一個年級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班主任則負責一個自然班級學生的日常管理和學風建設。
3)工作内容的角度:班主任側重學生學習指導和班級學風建設、日常班級管理、學生成長發展規劃指導、課外科技活動指導,以及敏感事件和特殊時期的學生引導方面,輔導員側重于手續性的、事務性的、年級性的工作。
班主任與輔導員工作之間的關系是點和面的關系,他們的工作分工不分家,在班集體建設、學生幫助和引導方面,彼此互為補充。因此,在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精緻化、精細化要求的大背景下,學院通過建立班主任QQ群、召開班主任例會、共享學生工作系統信息等搭建信息交流平台,着力構建輔導員和班主任兩支隊伍分工協同、溝通協調與互利共赢的機制,形成工作上的合力,實現兩支隊伍的 1+1>2 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