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坡縣,一個擁有古老黑衣壯族聚居的地方,在濃厚的黑衣壯文化吸引下,實踐團來到了當地的黑衣壯寨。人類學家稱黑衣壯為壯族的“活化石”,結合當地黑衣壯民風民俗,我們體驗了“壯歌過山腔”、“壯族行軍舞”和“以酒代茶”文化,并在與當地居民交流過程中了解到了“壯族行軍舞”其實源于對外侵略者進行的排兵布陣陣,并在當年抗日救國戰争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遊覽黑衣壯的故鄉,吸引人的還有他們的建築。依山傍林的小山丘上,一排排、一行行的小木房錯落有緻。同時,為了體現當代大學生的創新主流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踐團在當地開展了“用壯話唱支山歌給黨聽”、“剪紙支教”和“壯漢文化交流橋”的活動,體味民族文化中的友善之美。
對于黑衣壯族來講,黑色就是他們的信仰,無論面對天地,還是人生,都包含了他們内心永恒的寄托。在那坡縣,原生态的歌聲、原始的舞蹈、原汁原味的風土人情,延綿千年的生産生活方式。認識和弘揚黑衣壯的民族風俗,是保護民族文化遺産、傳承民族文化精神的重要舉措,也是進一步提高民族向心力、凝聚力的重要途徑。

實踐團成員與當地人對唱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