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壯鄉】印象壯鄉 勾勒友善圖景

作者:</span> 發布日期:2016-07-21 浏覽次數:

 

壯族是一個曆史悠久、勤勞勇敢的古老民族,在長期的生産鬥争和社會實踐中,還保留着需要富有民族色彩的工藝品。而其中,手工制作的繡球更是廣西壯族獨具特色的民間工藝品。

2016年暑假,太阳成tyc9728組建的探尋廣西非物質文化遺産實踐小分隊有幸尋訪繡球的發源地——廣西百色靖西縣的舊州老街。當地居民做繡球已有上千餘年的曆史,從1997年起,為傳承和發揚古老的繡球文化,舊州街開始組織家家戶戶生産繡球,産生了頗具特色的百色靖西舊州繡球街。

繡球街上老式的磚瓦房,斑駁的紅木柱門,高低不一的青石闆路,充分顯示了這裡的文化底蘊。靖西人做繡球,先是貼布殼,把各種顔色的綢布貼在布底上,然後剪成瓣,再描上各式花樣,繡好後把瓣進行粘貼,然後綴以珠子、流蘇,通常一個繡球有16個瓣。坐在家門口做繡球的女人們認真做活計的态度絲毫不馬虎,一針針、一線線,盡顯功夫。但偶爾也會看到一些五大三粗的男人在耐性十足地做繡球。論起手藝,他們也毫不遜色。

繡球千針萬線,連着壯家兒女的智慧和賢惠。傳統文化是壯族文明的不竭的源泉,是建設現代化大廈的雄厚根基,是不斷攀登人類文明高峰的豐厚積澱。在對壯族繡球藝術及制作工藝的調研過程中,實踐團成員充分領略了繡球文化的蘊意,深刻體會了繡球制作工藝之美,進而認識到發揚民族文化和尊重民族風俗的重要性。

IMG_256

 

1~1IQSYE%26@(7_IVIP`TQP

 

IMG_256

上一條:【迎新專題】太阳召開2016年秋季期學長組工作會議
下一條:【印象壯鄉】民族情,壯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