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以來,鄉村振興戰略從提出到實施,逐步在廣大農村中落地生根,不斷為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注入強大動能,這也必将開啟“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鄉村振興壯麗圖景。這個夏天,化生學子“上山下鄉”,訴說着他們和鄉村的故事。
7月13日上午,實踐團到達太阳成tyc9728定點幫扶項目單位——永盈紅薯粉産銷專業合作社。實踐團成員在村支書王波同志的介紹下了解到,灌陽紅薯粉的最大特色就在于其不含有任何添加劑,其口味更多保留了紅薯的本味,也更綠色、更健康。紅薯采摘之後經過挑選、清洗、粉碎、攪拌過濾、成型、晾曬等一系列工藝後,變為廣受歡迎的紅薯粉。在灌陽人家裡,作為尋常百姓居家過日子的必備之物,少不了灌陽紅薯粉的身影。每到傍晚圍在火鍋旁,炖着小魚小肉,再放些紅薯粉煮着吃,一家人其樂融融再是惬意不過。
在對紅薯粉加工廠進行調研時,工廠旁空地堆有大量制作紅薯粉産生的廢料,目前還沒有合适的處理辦法。為此大家都積極深入思考,并提出運用化學工藝将廢料制作為化肥、生物發酵成沼氣等解決方案。
随後,村支書帶領社會實踐成員參觀了禾花魚養殖基地,實踐團成員了解到永富村旱地種果樹,水田插秧苗,秧下養小魚等多元化的發展模式為鄉民提高了收入。實踐團成員們迎着耀眼的日光,吹着徐徐夏風,感受着鄉村這幾年的巨大變化。“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實現鄉村振興是一項需要積累、需要經驗的工程。實踐團成員們,在社會實踐中明晰信仰,總結經驗,必将成為中國發展的中堅力量,為鄉村振興,民族複興助力!

“鄉之行,薯之光”社會實踐團(右側)

王波書記帶領實踐團成員走訪調查

實踐團成員參觀禾花魚養殖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