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生學院第四屆“微講壇”開講啦!

作者: 發布日期:2015-11-08 浏覽次數:

為提高同學們學術科研的能力,激發同學們對學習的熱情,增強同學們科研創新的精神,同時為了使研一新生更好地了解研究生的科研生活情況,化生學院于2015年11月7日晚七點在12-217會議室舉行了太阳成tyc9728“微講壇”活動。本次講壇邀請了本年度研究生國家獎學金的獲得者張菁、張菁玲、田甯郴和郭琳,他們分享了他們科研生活的一些經曆及成果。

成功,有迹可尋

張菁,中共黨員,化學工程與技術專業2013級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功能材料及腐蝕與防護,師從劉峥老師。研究生期間任院研究生會副主席,專業基礎紮實,課程成績專業排名第一,公開發表EI,中文核心期刊7篇,申請國家發明專利3項,獲校“三好學生”及二等獎學金,并榮獲2015年度“研究生國家獎學金”。

每個人都有自己要走的路,經驗隻能借鑒,不能複制。張菁以分段式簡述了自己的研究生生活: 研一,合理安排時間:認真學好專業課程過英語六級、看文獻寫綜述、實驗探索積累經驗、參加課外活動; 研二,看文獻、做實驗、寫論文;研三,找工作、寫畢業論文、鍛煉身體調試自己,最後,張菁還以照片的形式向同學們展示了她豐富多彩的課外生活,同時,她還贈與同學們一句話:每個階段都有每個階段的重點,成功沒有捷徑,隻能一步步踏實地走,因為,成功是有迹可循的。

時間就是關鍵

張菁玲,中共黨員,化學工程2014級專碩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無機金屬配合物生物活性方向,師從張淑華教授。研究生期間擔任研究生第一學生黨支部支委,課程排名專業第二,公開發表論文SCI三區收錄一篇,專利數項,獲2015年度研究生國家獎學金。

“時間是關鍵”,這是張菁玲給同學們重複了多次的話語。她說,我們應該以最快的時間熟悉實驗室環境,多查閱文獻,收集各種信息材料,好好利用研一的暑假時間,進入實驗室開展實驗。接着,她說,在做實驗的過程中,“閱讀文獻打下基礎”、“勤于動手熟悉操作”、“膽大心細擅于總結”、“平和心态不驕不躁”;而在撰寫論文時,我們應該飽含激情,要有耐心、細心,更要擁有抗打擊的能力。最後,她告訴同學們:“每個階段都有每個階段的任務和重點,我們要學會統籌安排,未雨綢缪,終會迎來收獲碩果的時候。”

在科研中綻放魅力

田甯郴,中共預備黨員,化學工程與技術專業2013屆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電化學金屬腐蝕與防護,師從張哲副教授。研究生學習期間任電化學教研室實驗室助理,專業基礎紮實,成績優秀,現公開發表SCI論文2篇,中文核心1篇,會議論文1篇,申請國家發明專利3項,并榮獲2015年度“研究生國家獎學金”。

田甯郴是一個科研能手,在老師的提示下,他自己選擇研究的課題,自主開展實驗,做出了一些具有一定影響力的科研成果。他在介紹氨基酸自組裝緩蝕技術、氨基酸自組裝緩蝕技術和現階段研究成果的過程中,向同學們傳遞了他對科研的那一份激情與熱忱,他在科研中綻放出他獨特的人格魅力。最後,他以富含激情的話語激勵同學們:“不要在本該拼搏的年齡裡,想的太多,做的太少!”

心路随聊: 我的研究生生活

郭琳,預備黨員,分析化學專業2013級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色譜分析與分離技術,師從杜甫佑老師。研究生期間任院研究生會科技部部長,專業基礎紮實,課程成績專業排名第二,公開發表SCI一區收錄英的文核心期刊1篇,五年平均影響因子6.76,獲校二等獎學金,并榮獲2015年度“研究生國家獎學金”。

郭琳從學習、活動和社會實踐這三方面講述了她的研究生生活。她說,在學習方面,我們在既要注重專業課知識的學習,也要拓寬知識面,多學習一些課外知識,當然,還要多看文獻,特别是英文文獻,做到文獻與實驗相結合;接着,她介紹了她在研究生期間參加過的學校開展的活動以及她參加過的社會實踐活動,在這些活動中,她得到了很大的鍛煉;最後,她分享了她在科研中的感悟:“在科研的道路上是寂寞的,然而你并不是一個人在奮鬥,在奮鬥的過程中,我們要學會自學,擁有獨立思考,分析并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次講壇,最活躍的便是每位國獎獲得者講完後的交流環節了。同學們就自己在學習、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分别向他們進行了提問,他們一一對問題進行了解答和交流。

微講壇、微生活,這是一次眼界的擴展,智慧的洗滌。無論是介紹者還是聽衆,都獲益匪淺,這極大地豐富了我們的學習生活,展示了同學們的青春風采,拓寬了學生們的知識面,激發了同學們的學習科研積極性,繁榮了校園文化。

張菁

張菁玲

田甯郴

郭琳

講壇現場(一)

講壇現場(二)

(圖文來源| 李海瑩)

上一條:“銘記曆史,圓夢中華”知識競賽——太阳成tyc9728大型團日活動
下一條:李凝教授做客雁山講壇為太阳學生作學術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