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追蹤化學領域研究前沿熱點,我校聯合《中國化學快報》期刊,共同舉辦化學前沿論壇。論壇共分4個分論壇:無機材料化學、能源化學及催化、有機及高分子化學、化學傳感及分析。本次為論壇的第二期:能源化學及催化前沿論壇,将于2022年6月4日(周六)上午9:00開始。本次論壇邀請4位能源化學及催化領域的專家介紹他們最新的前沿研究成果,熱烈歡迎大家線上交流!

https://live.bilibili.com/h5/21963219
長按識别二維碼觀看直播
論壇标題:2022 CCL-GLUT化學前沿論壇(第二期):能源化學及催化前沿論壇
論壇時間:6月4日(周六)早上9點-12點
主辦單位:太阳成tyc9728、中國化學快報
會議議程:
9:00 - 9:05 主持人 劉勇平 介紹會議舉辦情況及參會嘉賓
9:05 - 9:10 匡小軍 太阳成tyc9728 緻辭
9:10 - 9:50 張強 清華大學 報告題目: 快充電池體系的構築原理和途經
9:50 - 10:30 陳義旺 南昌大學 報告題目:柔性鈣钛礦太陽電池集成設計與印刷工藝
10:30 - 11:10 鄧勇輝 複旦大學 報告題目:面向易回收催化劑的磁性多孔微球載體材料
11:10 - 11:50 黎書華 南京大學 報告題目:計算驅動的化學反應設計

主持人:劉勇平 介紹
劉勇平,工學博士,太阳成tyc9728副院長,廣西自然科學基金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廣西化學化工學會第十、十一屆理事,廣西第一屆實驗室建設與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太阳成tyc9728“屏風學者”。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美國密蘇裡大學-堪薩斯分校訪問學者。主要從事光(電)催化方面的研究。在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ChemSusChem, 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等國際期刊發表SCI學術論文40餘篇,獲得授權發明專利6件。多次獲得全國多媒體課件大賽一等獎,獲太阳成tyc9728“十佳青年授課教師”、“優秀青年教師”榮譽稱号,獲廣西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

緻辭人:匡小軍 介紹
匡小軍,理學博士,研究方向:無機材料與固體化學。太阳成tyc9728院長,國家優秀青年基金,廣西傑出青年基金和廣西青年科技獎獲得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課題和廣西創新研究團隊負責人,《中國化學快報》編委,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廣西新世紀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層次人選。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身份在Nature Materials, Nature Communication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Chemistry of Materials,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等國際化學與材料類期刊上發表70餘篇學術論文。

報告人:張強 清華大學化學工程系
報告題目:快充電池體系的構築原理和途經
個人介紹:
清華大學長聘教授。曾獲得中國青年科技獎、教育部青年科學獎、北京青年五四獎章、英國皇家學會Newton Advanced Fellowship、清華大學劉冰獎、國際電化學會議Tian Zhaowu獎。2017-2021年連續五年被評為“全球高被引科學家”。指導學生中8人獲得清華大學特等獎學金,2人獲得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特等獎等獎勵。多名學生和博士後在北京理工大學、東南大學、四川大學、電子科技大學、U Adelaide、New Jersey Int Technol等國際著名高校任教。長期從事能源化學與能源材料的研究。近年來,緻力于将國家重大需求與基礎研究相結合,面向能源存儲和利用的重大需求,重點研究锂硫電池的原理和關鍵能源材料。提出了锂硫電池中的锂鍵化學、離子溶劑複合結構概念,并根據高能電池需求,研制出複合金屬锂負極、碳硫複合正極等多種高性能能源材料,構築了锂硫軟包電池器件。發表論文300餘篇,h因子135,授權發明專利40餘項。擔任國際期刊Angew. Chem.首屆顧問編輯、J Energy Chem, Energy Storage Mater副主編,Matter,化工學報等期刊編委。擔任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儲能與智能電網專項專家組副組長。曾獲得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化工學會基礎科學一等獎等學術獎勵。

報告人:陳義旺
報告題目:柔性鈣钛礦太陽電池集成設計與印刷工藝
個人介紹:
陳義旺,南昌大學和江西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入選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領軍人才,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德國洪堡獎學金獲得者,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988-1992年江西師範大學獲學士學位,1992-1995年江西師範大學獲碩士學位,1996-1999年北京大學獲博士學位,1999-2003年德國美茵茲大學和馬爾堡大學進行博士後研究,2003-2004年新加坡國立大學化工系Research Fellow,2004-2019南昌大學化學學院教授、院長。2019年起曆任江西師範大學副校長,副書記,南昌大學高分子及能源化學研究院院長,江西省化學化工學會理事長,教育部科技委委員,《Chinese J. Polym. Sci.》《高分子學報》和《高分子通報》《eScience》《Fundamental Research》等編委。主持和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中德國際合作項目/面上項目11項、科技部973前期研究專項等項目。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在Nat. Commun.; 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Adv. Mater.等國際期刊發表學術論文400餘篇;獲授權發明專利40項;撰寫中英文專著2部,教材2部。獲教育部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第1完成人),中國産學研合作創新獎,江西省教學成果二等獎3項(第1完成人)。

中國僑界貢獻獎,獲全國寶鋼優秀教師獎。
報告人:鄧勇輝 複旦大學
報告題目:面向易回收催化劑的磁性多孔微球載體材料
個人介紹:
鄧勇輝,2000年本科畢業于南昌大學化學系,2005年碩博連讀畢業于複旦大學高分子科學系,2005-2007年在複旦大學化學系趙東元院士課題組做博士後,随後留校任教至今,其間2009.12-2010.12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做訪問學者。長期從事新型功能介孔材料的合成及其在非均相催化、氣體傳感領域的應用研究。發表SCI學術論文近200篇,引用16000餘次(h指數65)。以第一/通訊作者發表在Nat. Mater.、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Adv. Mater.等刊物論文共計100餘篇,應邀在Acc. Chem. Res.、Chem. Soc. Rev.等刊物撰寫綜述論文,出版英文學術專著一部。2020年獲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排名第三),2014年獲得教育部自然科學二等獎(排名第一),2020年入選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FRSC),2014-2021年連續8年入選愛思唯爾中國高被引用學者。2021年獲得中國分子篩青年獎,2014年獲國家優秀青年基金,
2015年獲教育部青年長江學者。目前作為負責人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首席)、上海市科委基礎重大項目、基金委面上項目以及企業合作課題等。
報告人:黎書華 南京大學
報告題目:計算驅動的化學反應設計
個人介紹:
黎書華,南京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自2015年起擔任化學化工學院院長。主要研究領域為複雜體系高效量子化學方法的發展、化學反應的計算設計和實驗研究。2008年獲得亞太理論與計算化學協會Pople獎。2009年被聘為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2009年獲得第十一屆中國青年科技獎和第二屆中國化學會-英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2017年,當選為國際量子分子科學院院士。2019年獲得教育部自然科學獎一等獎。2020年入選中國化學會會士。目前擔任中國化學會、世界理論與計算化學家協會、亞太地區理論與計算化學家協會、國際理論化學物理協會等的理事,并擔任《Molecular Physics》,《Electronic Structure》,《化學進展》編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