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技大學邢獻然教授應邀到太阳作學術報告

作者:馬文碩 發布日期:2024-09-06 浏覽次數:

95日下午,北京科技大學固體化學研究所所長邢獻然教授應邀在雁山校區萃華樓報告廳做了題為《稀土化合物磁結構與物性》的專題講座,講座由學院院長匡小軍教授主持,全院100餘名師生參加了報告會。

邢教授強調稀土獨特的4f5d電子結構具有豐富的物性,稀土過渡金屬元素構成的金屬間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永磁、磁熱和磁體積效應(負熱膨脹,NTE),以及量子效應,在航天、 國防、精密機械、信息和自旋電子學器件和能源存儲等有廣泛應用前景。邢教授團隊通過制備出超因瓦合金及優異力學性能的零膨脹稀土合金材料,發現巨大磁交換偏置的Ho2Fe17 MnX化合物及量子效應。通過高分辨同步輻射X射線、中子衍射、TEM、DFT計算等方法對稀土金屬間化合物及合金的相結構、磁結構、反常熱膨脹行為進行了研究。發展了制備雙相零膨脹多功能合金的工藝,制備出低溫零熱膨、高強度和優異延展性的雙相合金,其綜合性能在已報道的低膨脹合金中最優。

北京科技大學固體化學研究所所長邢獻然教授,教育部創新團隊負責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六、第七屆學科評議組成員/召集人,國内外10餘種期刊編委等。一直從事固體化學的教學研究工作,在新物質的合成、局域結構、磁結構以及負熱膨脹和新物性的關聯等前沿領域做出系統性和創新性成果。負責建成了基于我國散裂中子源通用粉末衍射譜儀中子全散射PDF技術測試平台,創建了固體局域結構與全散射技術專業委員會。發表學術論文300餘篇,包括Science(2篇)、Natl.Sci.Rev.(2篇)、J.Am.Chem.Soc. (23篇)、Phys.Rev.Letts. (5篇)、PNAS (1篇)、Nature Communs. (8篇)、Adv.Maters. (10篇),以及Chem.Rev.、Chem.Soc.Rev.、Acc.Chem.R.等系列綜述論文,授權國家發明專利30件,獲省部級獎勵4項。

邢獻然教授講座

講座現場

 

(一審:馬文碩;二審:袁亞利;三審:匡小軍)

 

上一條:中山大學毛宗萬教授應邀到太阳作學術報告
下一條:王磊副校長一行到太阳檢查指導開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