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舉辦廣西電磁化學功能物質重點實驗室第二屆學術委員會會議暨2021年學術交流會

作者:林文钊、孔翔飛、範大勇 發布日期:2021-06-07 浏覽次數:


 

2021年6月4日,我校舉辦了“廣西電磁化學功能物質重點實驗室第二屆學術委員會會議暨2021年學術交流會”,會議分為學術委員會會議和學術交流會兩個環節。

學術委員會會議在屏風校區教八樓三樓會議室舉行,采取了現場和線上方式同步進行。中國科學院院士、廈門大學鄭蘭荪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大連理工大學彭孝軍教授(在線參加),南京大學朱俊傑教授,長江學者、南開大學蔔顯和教授,歐洲科學院院士、武漢理工大學餘家國教授,複旦大學張俊良教授等專家出席會議。學校校長解慶林教授出席會議并緻辭。學校副校長、廣西電磁化學功能物質重點實驗室主任梁福沛教授出席并主持會議。我校科技處、研究生院有關領導以及太阳成tyc9728部分骨幹教師代表參加會議。

解慶林校長在緻辭中介紹了學校基本情況以及化學學科的建設情況。解校長指出,學校一直都十分重視化學學科建設,将化學學科納入新增博士點和一流學科建設總盤子予以重點扶持。廣西電磁化學功能物質重點實驗室作為化學學科建設的重要平台,為本學科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支撐化學學科先後獲取了國家自然科學優秀青年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課題、廣西自然科學二等獎、技術發明二等獎等一批重要項目和獎勵,推動化學學科于2020年進入ESI前1%,為化學學科乃至學校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他對專家們為重點實驗室建設乃至全校整體工作把脈開方,為實驗室建設發展提供學術組織保障,在人力和智力上繼續給予學校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謝。熱忱歡迎各位專家今後多到太阳成tyc9728做客和傳經送寶。

本次會議按照計劃完成了學術委員會委員分工工作,确定了鄭蘭荪院士為主任委員、彭孝軍院士為副主任委員。會議還聽取了重點實驗室近三年取得的建設成果以及下一步建設規劃彙報、對重點實驗室建設提出意見和建議、審議并通過新修訂的學術委員會章程以及重點實驗室2021年開放基金與主任基金項目等各項議程。

在被推舉為重點實驗室第二屆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後,鄭蘭荪院士在講話中對重點實驗室取得的成績表示贊許,并表示今後将與其他委員一起共同努力,為重點實驗室的建設發展貢獻力量。鄭院士還對重點實驗室的建設方案提出了寶貴意見和建議。

在學術交流會環節,武漢理工大學餘家國教授、複旦大學張俊良教授在雁山校區12号樓負一樓學術報告廳作了學術報告。我校相關專業120多名師生聆聽了報告。

在題為“S-scheme異質結産氫光催化劑”的報告中,餘家國教授從當今世界面臨着能源短缺及化石燃料過度使用帶來的環境污染兩大問題,氫能作為一種清潔能源而備受關注切入主題,介紹了從氫氣的發現曆史到當前工業制氫的情況以及其存在的缺點。接着,他介紹了太陽能光催化制氫是一種成本低廉、具有産業化前景的可再生能源産生方式,被美國、歐洲、日本、韓國等作為重點研發課題進行研究等情況。餘家國教授分析了目前光催化制氫效率不高的核心問題,并詳細講述了複合型光催化劑模型的發展曆史,包括II型異質結、液相Z-scheme、全固态Z-scheme的概念及理論缺陷,在此基礎上重點闡述了梯形S-scheme異質結光催化劑的核心内容,并介紹了其課題組發展的三種S-scheme異質結型催化劑在光催化制氫、CO2還原及生物殺菌方面的亮點工作,還為大家展示了太陽光照射下光催化高效制氫的精彩視頻。

張俊良教授的報告題目為“基于Sadphos的不對稱钯催化”。在報告中,張教授從學術界和工業界的分歧出發提出了手性配體設計的“IDEAL”原則,基于非C2對稱性、剛柔并濟、軟硬(原子)兼施的設計理念,發展了一類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手性Sadphos配體。晶體結構研究表明該手性配體與過渡金屬具有豐富的配位模式,它們與金、銅、钯等過渡金屬組成的手性催化劑在各類不對稱催化反應中展現出獨特優勢,解決了一系列有機反應對映選擇性難以控制的難題。

在互動環節,餘家國教授和張俊良教授對師生們的提問逐一進行了解答。他們的報告内容豐富、講解深入淺出,引起了師生們的極大興趣。

此次廣西電磁化學功能物質重點實驗室第二屆學術委員會會議暨2021年學術交流會達到了預期效果,為我校有關實驗室下一階段建設工作順利開展打下了堅實基礎。同時,會議還為相關專業師生營造了濃厚學術氛圍,使師生們開拓了學術視野,進一步提升了他們對相關領域科研工作的興趣和動力。


鄭蘭荪院士講話


 

解慶林校長出席會議并緻辭


 

梁福沛副校長主持會議

 


 

武漢理工大學餘家國教授在作學術報告


 

複旦大學張俊良教授在作學術報告


 

合影

上一條:【學術報告通知】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李亞棟教授學術報告
下一條:【學術報告通知】廣西電磁化學功能物質重點實驗室2021年學術交流會系列學術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