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發展簡況
太阳成tyc9728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教育始于1986年。經過多年的建設,專業獲得長足的進步。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評為國家級特色專業(2008年),入選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計劃”(2012年),為廣西區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專業(2015年)、通過中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2019年)、獲批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點(2019年);擁有化學工程與工藝國家級虛拟仿真實驗教學中心(2016年),“化學與材料”廣西區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008年);《普通化學》獲批國家級精品課程(2008年)、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2016年)、廣西區一流課程(2019年),《化學工程與工藝導論課》、《中國古代化學科技成就漫談》獲批廣西區精品視頻公開課(2016年)。專業在北京燕山石化、廣西皖維生物質科技有限公司、梧州中恒藥業有限公司、廣西科倫制藥有限公司等10餘家知名企業建立了實習基地;專業同時擁有“廣西電磁功能化學物質重點實驗室”、太阳成tyc9728“再生資源化工新技術”重點實驗室等科研平台。設有廣西“生物質化工”特聘專家崗位,此外還與企業共建“太阳成tyc9728--江蘇和成新材料有限公司聯合實驗室”,“太阳成tyc9728--桂林市淦隆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實驗室”。
經過多年的辦學,本專業形成了精細化工、化學制藥辦學特色,為廣西區内外化學化工行業及其相關領域培養了大批高級專門人才。目前,每年招收4個班的學生,在校學生600餘人。本專業培養的學生創新實踐能力較強,近年來化工專業學生在全國化工設計大賽中,獲一等獎3項,二等獎7項,其它學科專業競賽獎廣西區級以上獎項57項,參加各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74項,本科生與導師合作,發表科學研究論文38篇,其中以第一作者發表學術論文14篇,授權國家發明專利22項。本專業畢業生每年的就業率均在90%以上,就業單位如中國石化北海煉化有限公司,桂林南藥股份有限公司,珠海聯邦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等知名企業。
二、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簡介
1. 培養目标
本專業培養适應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備較為紮實的理論基礎知識,通曉化工過程的基本原理、專業技能與研究方法,能夠在化學工業及過程工業特别是精細化學工程和化學制藥工程等化學工程與工藝領域從事化工及相關行業生産控制與生産管理、産品和過程研究與技術開發、工程設計與優化等工作的專業應用型工程技術人才。
預期畢業後的本專業畢業生:
(1)能分析、設計、研究和解決與專業職位相關的工程問題,成功地開展與專業職業相關的工作,适應獨立和團隊工作環境;
(2)能夠與同行、專業客戶與公衆有效溝通,在社會大背景下,理解和解決化工工程實踐問題;
(3)能夠通過終身學習适應職業發展,在化學工程與工藝領域内具有強的競争能力。
2. 畢業要求
本專業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能夠将數學、物理、化學等自然科學知識,結合工程基礎和化學工程、化學工藝專業基礎知識,用于解決複雜的化學工程問題。
(2)能夠應用數學、物理、化學等自然科學和工程科學的基本原理,分析識别複雜化工過程存在的問題;通過文獻檢索、資料查詢、實踐調研等手段獲取相關工程信息,對化工生産過程中的複雜工程問題進行分析,并獲得有效結論。
(3)掌握單元設備的設計、化工設計、模拟優化的基本方法,結合社會、法律、安全、健康、文化、環境等因素,針對工程需求對設計方案進行優選,體現創新意識,設計出滿足特定需求的化工系統、工業裝置或工藝流程。
(4) 能夠基于科學原理與方法對複雜化學工程問題進行研究,包括設計實驗、分析與解釋數據,通過信息綜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結論。
(5)能夠開發、選擇或使用化工專業技術、資源、現代工程與信息技術工具,對複雜化學工程問題進行預測與模拟,并能夠理解其局限性與應用範圍。
(6)能夠基于化工行業相關背景知識,分析與評價複雜化學工程問題的實施方案及化工過程的工程實踐對社會、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并理解應承擔的責任。
(7)能夠理解和評價針對複雜化學工程與工藝問題的實施及化工過程的工程實踐對環境、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影響。
(8)具有人文社會科學素養、社會責任感,理解并遵守化工行業的職業道德、職業規範與相關标準,認真履行工作職責。
(9)能夠在多學科背景下的團隊中承擔個體、團隊成員與負責人的角色,具備團隊協作精神。
(10)能夠針對複雜的化學工程問題與業界同行及社會公衆進行有效溝通和交流,包括撰寫報告與設計文稿、陳述發言、清晰表達或回應指令。并具備一定的國際視野,能夠在跨文化背景下進行溝通和交流。
(11)理解化工過程的工程管理原理、技術經濟與經濟決策方法,并能夠在多學科環境中應用。
(12)具有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意識,有不斷學習和适應發展的能力。
3. 主幹學科和主要課程
(1)主幹學科:化學,化學工程與技術
(2)主要課程:
基礎課程:高等數學、大學物理、線性代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工程制圖與 AUTO CAD、工程力學、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物理化學、化工原理等。
集中性實踐教學環節:金工實習、認識實習、技能實習(實訓)、專業課程設計、生産實習、精細化工、化學制藥特色實訓、畢業設計(論文)、畢業實習等。
主要專業課:化工熱力學、化學反應工程、化工設計、化工機械設備基礎、化工分離工程、化工過程控制工程、化工傳遞過程、化工流程模拟與大型軟件應用、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基礎實驗等。
4. 主要專業實驗室
基礎化學實驗室、化工原理實驗室、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基礎實驗室、精細化工實驗室、化學制藥實驗室、化工仿真工廠、化工實訓車間等。
5. 主要科研儀器
專業擁有可供師生進于科學研究的大型儀器,主要有布魯克500M核磁儀(約400萬人民币)、X 射線衍射儀(約200萬人民币)、日立SV5000場發射掃描電鏡(約248萬人民币)、安捷倫Super Nova單晶衍射儀(298萬人民币)、Nicolet傅立葉紅外光譜分析儀(約40萬人民币)、SDT Q600熱重儀(約40萬人民币)、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約70萬人民币)、LC-20A高效液相色譜儀(約80萬人民币)、431GC/210MS氣相色譜/質譜儀聯用儀(約60萬人民币)、Cary Eclipse熒光分光光度計(約40萬人民币)、WFSM-3060催化劑評價裝置(約30萬人民币),Lambda750紫外可見近紅外分析儀(約40萬人民币)、ZS90全自動電位圖像分析儀(約40萬人民币)、油液顆粒分析儀(約30萬人民币)、熒光分析儀(約80萬人民币)、電化學工作站(40萬人民币)等。
6. 學生繼續深造途徑
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畢業後,可在化學工程與技術、化學等學科專業報考碩士研究生,繼續深造學習。本專業每年有較多的同學進入華南理工大學、華東理工大學、北京化工大學、中南大學、湖南大學、廈門大學、四川大學、深圳大學、浙江工業大學、南京工業大學,等廣西區内外高校或科研院所攻讀碩士學位。
三、化學與化工教研室師資隊伍簡介
化學與化工教研室現有專任教師29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12人,高級職稱占比為74.2%,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占比為93.5%,博士生導師4人,碩士生導師28人;另有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人,廣西“新世紀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層次人選1人,廣西高校優秀人才2人,5人入選廣西高等學校千名中青年骨幹教師培育計劃,校級拔尖人才1人、校級屏風學者2人,1人獲校級教學名師榮譽稱号、3人獲校級“十佳”授課教師榮譽稱号;同時聘請企業兼職教師16人。
化學與化工教研室承擔化學工程與工藝國家級一流專業、化學工程與技術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材料與化工專業碩士授權點建設與教學工作,同時承擔材料化學工程二級博士點、化學工程與技術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的建設與申報工作。教研室擁有廣西區級優秀教學團隊,團隊先後獲得廣西區教學成果獎一等獎2項、二等獎2項,完成廣西區教學改革工程項目近10項,發表教改論文60餘篇,出版專著或教材20餘部(1部獲廣西壯族自治區優秀教材一等獎)。專業教師在長期的科學研究中,形成了配位化學、資源化工及綜合利用、有機合成與應用、催化新材料四個穩定的科學研究團隊,團隊科學研究成果豐富,先後獲得廣西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三等獎1項,廣西科學技術特别貢獻獎1項,廣西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廣西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項、三等獎1項。近年來,專業教師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近20項,省部等科研項目50餘項,到位科研經費2000餘萬元;在國内外學術期刊發表論文400餘篇(其中SCI/EI收錄200餘篇);申請或授權國家發明專利150餘項。
附錄: 化學化工教研室 師資隊伍一覽表
四、聯系方式
辦公電話:0773-8996098(雁山校區) ;
教研室主任:王桂霞 E-mail: 2010033@glut.edu.cn; 教研室副主任:王曉娟 李雪明;
附錄: 化學化工教研室 師資隊伍一覽表
序号 |
姓名 |
性别 |
最高學曆/學位 |
職稱/職務 |
畢業院校 |
1 |
梁福沛 |
男 |
博研/博士 |
教授/博導/副校長 |
瑞士蘇黎世大學 |
2 |
劉 峥 |
女 |
博研/博士 |
教授/博導 |
湘潭大學 |
3 |
張淑華 |
男 |
博研/博士 |
教授/博導 |
南京大學 |
4 |
何 方 |
男 |
博研/博士 |
研究員/博導/副院長 |
昆明理工大學 |
5 |
李和平 |
男 |
博研/博士 |
教授/碩導 |
大連理工大學 |
6 |
鐘福新 |
女 |
研究生/學士 |
教授/碩導 |
廣西師範大學 |
7 |
餘彩莉 |
女 |
研究生/學士 |
教授/碩導 |
西北師範大學 |
8 |
姚金環 |
女 |
博研/博士 |
教授/碩導 |
廣西大學 |
9 |
呂慧丹 |
女 |
博研/博士 |
教授/碩導 |
中南大學 |
10 |
孔翔飛 |
男 |
博研/博士 |
教授/碩導/院長助理 |
北京交通大學 |
11 |
黃紅霞 |
女 |
博研/博士 |
副教授/碩導 |
中南大學 |
12 |
張秀清 |
女 |
博研/博士 |
副教授/碩導 |
南開大學 |
13 |
王桂霞 |
女 |
博研/博士 |
副教授/碩導/室主任 |
中科院理化研究所 |
14 |
王永濤 |
男 |
博研/博士 |
副教授/碩導 |
湖南大學 |
15 |
黎 燕 |
女 |
博研/博士 |
副教授/碩導 |
瑞士蘇黎世大學 |
16 |
鄒志明 |
男 |
博研/博士 |
副教授/碩導 |
中科院長春應化所 |
17 |
譚海軍 |
男 |
博研/博士 |
副教授/碩導 |
中南大學 |
18 |
唐 群 |
女 |
博研/博士 |
副教授/碩導 |
東北師範大學 |
19 |
馮豔豔 |
女 |
博研/博士 |
副教授/碩導 |
四川大學 |
20 |
王 凱 |
男 |
博研/博士 |
副教授/碩導 |
南京大學 |
21 |
侯士立 |
男 |
博研/博士 |
高級工程師/碩導 |
北京化工大學 |
22 |
李雪明 |
男 |
博研/博士 |
高級工程師/碩導/室副主任 |
中山大學 |
23 |
王曉娟 |
女 |
博研/博士 |
講師/碩導/室副主任 |
大連理工大學 |
24 |
呂奕菊 |
女 |
博研/博士 |
講師/碩導 |
廣西大學 |
25 |
楊 文 |
男 |
博研/博士 |
講師/碩導 |
四川大學 |
26 |
及方華 |
女 |
博研/博士 |
講師/碩導 |
華南理工大學 |
27 |
李世清 |
男 |
博研/博士 |
講師/碩導 |
四川大學 |
28 |
蔣光彬 |
男 |
博研/博士 |
講師/碩導 |
華南理工大學 |
29 |
郭燕軍 |
男 |
博研/博士 |
講師 |
浙江工業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