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化工教研室

 

 


能源化學工程教研室的前身是電化學工程教研室,經過多年的發展和建設,已經形成一支年輕精幹、結構合理、教學水平高、科研能力強的師資隊伍,目前教研室有教師20人(博士18人,65%以上具有出國留學經曆),其中教授8人,研究員2人,副教授(副研究員)3,講師2人,高級實驗師2人,實驗師1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基金項目獲得者1人,廣西自然科學基金傑出青年基金項目獲得者2名,外籍博士後1人。

教研室負責“能源化學工程”本科專業、全校“物理化學”課程(廣西區精品課程)和“化學工程與技術”一級碩士點的日常教學工作。能源化學工程專業是具有明确培養計劃、完善的學科體系和教學設施,以及專業化師資隊伍的一個專業。教研室專業方向特色鮮明,培養的畢業生以基礎紮實、動手能力強、綜合素質好而受到用人單位的普遍歡迎,畢業生社會需求量大,多年供不應求,學生畢業後可在化工、材料、能源、冶金、機械電子、信息、環保、輕工等企事業部門以及大專院校和科研院所從事能源化工生産技術研究開發及管理工作。

教研室擁有“應用電化學新技術”廣西高校重點實驗室、物理化學實驗室、能源化學工程專業實驗室、化學電源研究室、光催化及光電化學研究室、能源材料表面處理技術研究室、金屬腐蝕與防護研究室、太陽能電池研究室、材料設計模拟研究室等各類教學和科研平台,實驗室設備總值1000餘萬元。

教研室目前已形成(1)新型化學儲能/轉化與利用,(2)高效太陽能轉化與利用,(3)能源材料表面工程,等3個主要科學研究方向。近五年承擔國家級項目12餘項、省部級項目20餘項、企業委托項目4項、廣西協同創新項目1項,累計到位研究總經費約2000萬元。發表SCI論文150餘篇。獲授權發明專利20餘項。獲廣西自然科學獎1項,廣西科技進步獎1項,獲廣西教學成果獎2項。指導大學生“挑戰杯”、科技活動、學術論文等獲獎60餘項,其中獲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廣西賽區銀獎1項。


 

 

師資隊伍情況簡表

能源化學工程教研室教師情況簡表

姓名

性别

職稱

畢業院校

研究方向

匡小軍

研究員

(博士,博導)

北京大學

無機材料與固體化學

楊建文

研究員

(博士,碩導)

中南大學

材料電化學、超細/納米材料、冶金工程

劉勇平

教授(博士,碩導)

廣西大學

光催化、納米材料

李延偉

教授(博士,博導)

哈爾濱工業大學

化學電源新材料、電鍍(鑄)與化學鍍、

材料表面改性

肖順華

教授(博士,碩導)

鄭州大學

納米功能材料、環境淨化材料以及锂離子電池

利明

教授(博士,碩導)

中山大學

太陽能電池

張哲

教授(博士,碩導)

山東大學

金屬腐蝕與防護

陳權啟

教授(博士,碩導)

浙江大學

锂離子電池、

超級電容器

尚偉

教授

(博士後,碩導)

中南大學

能源材料表面改性、

電極材料

溫玉清

教授

(博士,碩導)

北京科技大學

能源材料表面改性、

腐蝕與防護、

柔性電極材料

陸振歡

副教授

(博士,碩導)

中國科學院北京化學研究所

有機太陽能電池

有機半導體光伏材料

海傑峰

副教授

(博士,碩導)

南京理工大學

光電功能材料

黃斌

副教授,博士

中南大學

應用電化學

劉博天

副研究員,博士

吉林大學

儲能技術、超級電容器

範大勇

講師,博士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

光催化

彭甯

講師,博士

北京科技大學

表面改性、超級電容器

Chandrasekaran, Sundaram

博士後

University of Ulsan, South Korea

光催化、光電化學

朱慶

講師,博士

澳門大學

儲能技術、锂離子電池

張衿潇

講師,博士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能源材料理論計算

鄧型深

高級實驗師

廣西師範大學

應用電化學、物理化學

姜吉瓊

高級實驗師

太阳成tyc9728

應用電化學、發光材料

龐有勇

實驗師

博士

中國石油大學

(北京)

光催化、光電化學

 

 

發布日期:2020-07-02       浏覽次數:

上一條:化學與化工教研室
下一條:應用化學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