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壯鄉】認知壯鄉 彰顯文明内涵

作者:</span> 發布日期:2016-03-31 浏覽次數:

 

“将士溯江,向百色,浪濤千疊”。走進廣西百色市,便深刻地感受到當地豐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文化内涵,可謂是廣西本土數一數二的紅色文化起源地。

在“兩學一做”教育精神的引領下,太阳成tyc9728暑期社會實踐團有幸來到這片紅色熱土追尋黨和人民軍隊艱苦卓絕的輝煌曆程和英勇奮鬥的革命本色。

 百色起義紀念碑——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當清晨的陽光抵達後龍山,照射在百色起義紀念碑上,光芒萬丈。仰首,此去經年無數。

百色起義紀念碑位于百色迎龍區後龍山,于19841211日落成。紀念碑正面由鄧小平同志親筆題書——“百色起義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背面是百色起義的紀事碑文,兩側分别是鄧小平、張雲逸率領的廣西警備第四大隊來到百色,韋拔群舉辦農民運動講習所的兩幅浮雕。碑座四周是蒼松翠柏,所謂是: “後龍山上豐碑,草綠青松柏翠。

從各方面、多角度地認識百色起義紀念碑後,實踐團成員們都深深地感受到紅軍精神在這座城市的生生不息,内心深處滿是敬佩。

IMG_256

IMG_256

 

 

粵東會館——紅七軍的搖籃

詩說:“會館會商說粵東,老街幾度夕陽紅。檐中人物舊生意,屋上麒麟轉頭空。”

在右江河畔,粵東會館以獨特的風姿屹立在衆多樓群之中,會館至今已有296年曆史。踏入會館,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鄧小平和張雲逸等人百色起義決策會議的場景,這次會議,做出了四項重大決策。轉入後廳,是當時紅七軍的軍部會堂兼飯堂,軍首長和戰士吃同樣的飯菜,嚴格執行官兵平等,深感革命的家庭的溫暖。鄧小平、張雲逸的住室設在會館廂房的小閣樓上。在這間面積不大的小屋子裡,前輩們度過了許多難忘的日子。

如今在這裡,我們仿佛還可以看到他們運籌帷幄、指點江山的英姿;挑燈夜談,研究軍政的身影。

IMG_256

 

百色起義紀念館——重溫紅色革命路

尋紅後龍山,一步一階用心感悟。終于,看到了百色起義紀念館皇冠形的外廊,将百色人民頂天立地、氣壯山河、砥柱中流的氣魄充分地展示了出來。

回望,是繁榮的百色市新城區。在大門上方的正中,镌刻着江澤民總書記題寫的“百色起義紀念館”七個行書镏金大字。大門兩側分别是高7.3米、寬8.9米的浮雕,生地再現了“土地革命”和“武裝鬥争”的場面。

宏偉的百色起義紀念館坐落在百色市迎龍山上,館内設有“百色風雷”、“革命英傑”、“鄧小平與百色”、“建設新百色”等多個展廳,全面展示百色起義的過程和在中國革命史上的重要地位,介紹百色起義的英雄豪傑。

重溫紅色記憶,有沉重,有堅定,有信念,有希望。我們明白,繼承和發揚優秀的革命傳統精神,才能夠不負先輩烈士們的希望。

文明意識是一個人綜合素質的集中體現,也是提高公民文明素質的重要環節。依托革命先輩們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将文明和紅色文化有機結合,創建“文明”教育平台,并利用紅色資源深化“兩學一做”思想教育,讓紅色文化深入人心、使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IMG_256

 

IMG_256

 

 

上一條:【認知壯鄉】廣西壯家人之定情物和吉祥物——繡球
下一條:《标兵成長記》—太阳舉辦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标兵分享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