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壯鄉】廣西壯家人之定情物和吉祥物——繡球

作者:</span> 發布日期:2016-03-31 浏覽次數:

 

關于繡球,在壯鄉流傳着一個美麗的傳說。說的是在800多年前的靖西縣舊州古鎮下的一個小村莊裡,居住着一戶貧窮人家。貧窮人家的兒子阿弟愛上了鄰村的姑娘阿秀。

阿秀美麗漂亮、生性善良,也深深地愛上了誠實、勤勞、勇敢的阿弟。有一年春天,阿秀在一次趕圩時,被鎮上一個有錢有勢的惡少看上了,要娶阿秀為妻,阿秀以死相脅,堅決不從。

當惡少得知阿秀深深地愛上鄰村的阿弟時,為了讓阿秀死心,惡少眼珠一轉,計上心來。他賄賂官府,以“莫須有”的罪名将阿弟關進地牢,并判了死刑,等待秋後問斬。阿秀聽到這個消息後,似晴天霹靂,整日以淚洗面,哭瞎了雙眼。

在阿秀哭瞎了雙眼以後,阿秀開始為秋後就要被問斬的阿弟一針一線地縫制繡球。針紮破了手,血流在了繡球上,被血浸染以後,繡球上的花更豔了,葉更綠了,鳥更鮮活了。經過九九八十一天,載滿阿秀對阿弟深深的愛戀,浸透了阿秀鮮血的繡球做好了。

在阿秀變賣了自己的首飾,買通了獄卒,在家人的陪伴下,在陰暗潮濕的地牢裡摸到日思夜想、卻已被折磨得骨瘦如柴的阿弟時,阿秀絕望了,摸索着從身上取出繡球戴在了阿弟的脖子上。這時,隻見靈光一閃,阿秀、阿弟和家人便飄然落在遠離惡魔的一處美麗富饒的山腳下。

後來,阿秀和阿弟結婚了,生了一兒一女,靠着自己勤勞的雙手,過上了幸福的生活。經過一傳十,十傳百,慢慢地繡球就成了壯鄉人民的吉祥物,壯鄉青年男女愛情的信物,後來也就有了抛繡球、獅子滾繡球等民間活動。

現在,抛繡球仍然是壯族人民喜聞樂見的傳統體育項目。它的曆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當時用以甩投的是青銅鑄造的古樂器——“飛砣”,并且多在作戰和狩獵中運用。後來飛砣逐漸發展成為現在的繡花布囊,即繡球。人們在茶餘飯後常互相抛接以娛樂,起到溝通感情的作用。

現在已經演變成為壯族男女青年表達愛情的方式。宋朱輔《溪巒叢笑》載:“俗節數日,野外男女分兩雙朋,各以五色彩囊豆粟,往來抛接。”

繡球

IMG_9316

20110307105415093

上一條:【認知壯鄉】​壯族三月三傳說
下一條:【認知壯鄉】認知壯鄉 彰顯文明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