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海,指的是一種大型盛酒容器。在廣西灌陽縣新圩鎮,有一個天然形成的“酒海井”,酒海作為酒海井紀念館其中之一的紅色遺址,酒海井有着悠久的曆史文化背景,為積極響應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文化興國,文化是民族之魂”。7月14日,太阳成tyc9728組織暑期社會實踐團成員們前往灌陽新街鎮三樹村再尋紅色曆史遺迹。
烈士墓前祭英魂,紅軍冢中感英勇
“新圩阻擊戰是湘江戰役三大阻擊戰之一,在新圩戰役中主要是李天佑率領的紅五師第十四、十五團以及當時擁有最好裝備的炮兵營和夏威率領的桂軍第十五軍第四十四師、第七軍第二十四師及第七軍獨立團之間的對戰。紅五師在新圩-灌陽公路兩邊的山頭上對桂軍進行了節節阻擊,抵住了桂軍的瘋狂進攻,保證了紅軍全軍左翼的安全,完成了掩護中央縱隊及紅軍大部隊渡過湘江的艱巨任務,予敵重創,同時紅軍也為此付出了慘痛的代價。”講解員帶領大家參觀并講解道。

講解員向實踐成員進行講解紅色曆史
在講解員的帶領下,實踐成員們在紅軍烈士墓碑進行一分鐘的默哀,然後三鞠躬。之後,實踐成員聽講解員娓娓道來,聽詢紅軍烈士的名字及其事迹,其中抗日名将李天佑的事迹,讓實踐成員對這來之不易的生活,開始進行新一輪的思考,對愛國有着更強烈的心。

實踐隊員與講解員一起向紅軍烈士默哀
酒海井旁尋紅迹,紀念塔下緬情懷
參觀完戰地烈士墓,實踐成員随即來到了酒海井——新圩阻擊戰紅軍重傷員殉難之處。據當地人介紹,酒海井是一個天然形成的井,寬大概2米,深度約25米,它的底部與灌陽的地下河相通。
“當年那些受傷不能轉移的紅軍戰士們都是被扒光了衣服,用棕繩綁上手腳活生生的投擲到了酒海井裡,并且國民黨反動派還用機槍對他們進行掃射,其中一名老紅軍在戰場上身負重傷,倒在酒海井附近的山上,目睹了百餘名紅軍遇難的悲劇。”講解員說道,“去年,灌陽舉行隆重的安葬儀式,将酒海井第一批紅軍烈士遺骸安葬到紅軍墓中,讓紅軍烈士入土為安。
83年過去了,為紅軍突破湘江付出性命和鮮血的這些紅軍烈士終于遠離黑暗陰濕的井底,入土為安。他們的姓名或許永遠無人知曉,但他們的英魂和功勳将與那場發生在桂北大地上的血戰一起,永遠被銘記。此次重觀酒海井不僅讓實踐成員們深刻了解到戰役的發展狀況,更讓實踐成員深思來之不易的和平生活,并激發實踐成員的愛國精神。

實踐成員參觀酒海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