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上午,由我校舉辦、太阳具體承辦的“2021年無機材料與固體化學前沿研讨會”開幕式在桂林舉行。本次會議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吉林大學馮守華教授(線上出席),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洪茂椿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李亞棟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山大學陳小明教授(線上出席),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北京科技大學邢獻然教授出席,學校校長解慶林教授出席并緻辭,學校副校長梁福沛教授出席并主持開幕式。來自全國5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的180多名代表參加本次研讨會。
解慶林校長在緻辭中介紹了我校基本情況以及材料、化學學科建設情況。他指出,無機材料與固體化學作為前沿性、創新性、引領性極強的專業領域,與國家創新技術、國家戰略政策及人民日常生活聯系密切,積極推進無機材料與固體化學研究和應用,對于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提升人民生活質量、保護生态環境具有重要意義。本次會議将深入交流探讨本領域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工作的最新成果和進展,對于拓展無機材料與固體化學領域的研究視野,促進相關領域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推動相關領域理論和實踐的發展,具有重要促進作用。解慶林校長對專家、學者們為我校建設和發展所給予的關心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謝,期待專家、學者們在百忙之中能對學校的建設發展多提寶貴意見和建議,并熱忱歡迎大家今後多到學校做客和傳經送寶。
本次會議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吉林大學馮守華教授在開幕式上作了講話。他對與會代表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對學校對會議的高度重視表示感謝。他還對衆多專家以及青年學者積極前來參會以及會務組的辛勤付出表示感謝。馮守華院士對參會者,特别是年輕學者提出了兩點希望:一是要注重從結構的觀點來深入探讨性能和結構的關系,以獲得最優化材料。化學學科本身,特别是無機材料與固體化學是基于從反應入手來合成新材料、新物質,然後從結構的觀點來分析研究結構和功能的關系,從而反饋到合成化學,進一步優化以制造出性能更好的材料。二是要注重從材料的基礎創新到生産實踐中的轉化應用。化學學科是前沿學科,位于所有學科的前列。化學是實用學科,年輕學者們在打牢基礎後,還要多關注産業界,提升化學在産業界的技術含量,在保持化學基礎學科前沿地位的同時,能夠使其在量子計算、能源、催化、化工、材料等領域中的實際應用也走在前列。
學術報告全部結束後,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洪茂椿研究員對本屆會議進行了總結。他分享了其本人所經曆的國内無機材料與固體化學研究不斷與其他學科融合并發展壯大的曆程。他對那些未能到會,但仍對本屆會議十分關心的同行表示感謝。他指出,本屆研讨會非常成功,具有以下三個特點:一是該領域的研究者與參會代表由年輕人“唱主角”,絕大部分為1970、1980年代出生的年輕人,形勢喜人;二是本屆研讨會的學術報告質量較之前兩屆大為提高,研究水平也更高;三是目前本領域的研究越來越深入和系統。在研究機理和理論計算方面,特别是在原理過程方面都已經達到可以說服别人的水平,另外大家在固體材料的性能應用方面也取得了可喜可賀的進展,令人深受鼓舞。
據悉,本次研讨會采用現場和線上兩種方式同步進行,為期5天(6月10日至14日),共安排了26場學術報告(大會報告2場,邀請報告24場),收集會議論文45篇,牆報22篇。

解慶林校長出席開幕式并緻辭

大會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吉林大學馮守華教授在開幕式上講話(線上出席)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洪茂椿研究員在作會議總結講話

梁福沛副校長出席并主持開幕式

開幕式現場(一)

開幕式現場(二)

學術報告(一)

學術報告(二)

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