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化學教研室

應用化學教研室

 

一、應用化學專業發展簡介

應用化學專業的前身是創辦于1986年的岩礦分析專業,并于1991年改為工業分析專業2000年,根據專業性質(偏理)、特色(側重分析測試技術方向)和專業調整需要,我校以工業分析專業方向為基礎申報了應用化學專業,并于2000年開始招收本科生。年度招生數量為2個本科班共70人左右,當前學生規模為300人,目前為止,本專業畢業人數約為2000人。2000年,依托工業分析專業方向,獲得廣西首個分析化學碩士學位授權點,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2018年開始化學一級碩士點招生。迄今碩士畢業生總數約為180人。目前在校碩士生人數約為70人。2016年開始,依托環境科學與工程專業(環境分析理論與技術方向)招收博士研究生。2019年,應用化學專業被教育部認定為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點。

應用化學專業現擁有應用化學廣西重點學科,分析化學校級重點學科;擁有1個自治區級重點實驗室(廣西電磁化學功能物質重點實驗室)、1個自治區級實驗教學示範建設中心(化學與材料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個廳級重點實驗室(應用電化學新技術重點實驗室、廣西高校食品安全與檢測重點實驗室)和1個省級科學實驗中心(廣西礦冶與環境科學實驗中心測試分析分中心)。本專業設有廣西環境與食品分析技術特聘專家崗位,廣西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團隊和廣西高校高水平創新團隊。此外,還與校外企事業單位共建了太阳成tyc9728桂林優利特電子集團有限公司檢測試劑聯合實驗室等,并擁有廣西地礦局分析測試中心、廣西分析測試中心、桂林礦産地質研究院測試中心等12個穩定的校外實習基地。

 

二、應用化學專業簡介

1. 培養目标

本專業培養具有良好科學素養、文化素養和身體素養,能夠系統掌握化學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熟練掌握現代分析測試技術的原理、方法及應用,具備較強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造能力、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勇于創新,敢于實踐,适應能力強,獲得應用研究、技術開發、科技管理、科學研究等初步訓練的厚基礎、寬口徑的分析測試類複合型高級專門人才。

學生畢業後主要在化工、醫藥、能源、冶金、材料、環境、食品、商檢、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等企事業單位及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從事物質分析、商品檢驗、食品檢測、環境監測、科學研究等工作,也可以獨立從事化工産品技術開發、生産技術質量及食品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2. 培養要求

本專業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系統地掌握本專業所必需的數學、物理學、化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2)掌握應用化學等學科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以及生産基本原理、專業技能與研究方法,具有從事生産的控制與管理、新産品、新技術的研究、開發、設計的初步能力。(3)掌握各種分析測試技術,具有選擇、拟定、改進分析方法的能力。熟悉各種國家标準方法和商品質量管理标準。(4)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了解本專業範圍科學技術前沿與發展動态,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5)掌握一門外國語,能熟練的閱讀和翻譯專業外文資料。(6)有較強的計算機應用能力,掌握計算機在應用化學中的基本知識,具有應用計算機等信息技術來處理本專業實際問題的初步能力。

 

3. 主幹學科和主要課程

主幹學科:化學、應用化學

主要課程:高等數學、大學物理、線性代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物理化學、化工原理、高分子化學及物理、工業分析化學、儀器分析等。

主要專業課:高等分析化學、現代化學實驗技術、現代儀器分析技術、分離科學與技術、化合物鑒定與表征、環境化學與監測、食品分析 化學信息學、藥物分析、生物化學化工工藝學、、計算機在分析化學中的應用、分析化學中的質量保證與質量控制等。

 

4. 主要實踐教學環節

分析化學操作技能實習、金工實習、認識實習、分析方法設計實習、畢業實習、畢業論文(設計)。

教學實習基地有:廣西地礦局分析測試中心、廣西分析測試中心、廣西地質環境監測站、中國地質科學院桂林岩溶研究所測試中心、桂林礦産地質研究院測試中心、桂林市環境監測站、防城港環境監測站、桂林市質檢所、玉林市質檢所、桂林市藥檢所等十個穩定的校外實習基地。

 

5. 主要專業實驗室

分析化學實驗室、儀器分析實驗室(包括:電化學實驗室、光譜實驗室、色譜實驗室等)、工業分析實驗室、樣品前處理實驗室等。

 

6. 學生繼續深造方向

學生畢業後可在分析化學、應用化學、化學工程與工藝等專業報考研究生繼續深造。每年都有較多同學考上校内外的碩士研究生,包括:太阳成tyc9728、北京大學、浙江大學、南京大學、廈門大學、中山大學、武漢大學、湖南大學、中南大學、南開大學、西安交通大學、東南大學、中科院長春應化所、中國地質大學、重慶大學、昆明理工大學等。

 

三、應用化學教研室教師情況

1. 師資力量

應用化學教研室承擔環境科學與工程專業(環境分析理論與技術方向)博士點、分析化學碩士點、應用化學本科專業等的教學及專業建設。并參與化學工程與技術(現代測試技術與傳感器方向)博士學位支撐學科建設。本專業現有在編教師17人,其中正高職稱10人(其中博士生導師5人,廣西高校百名中青年學科帶頭人及廣西高校卓越學者1人、廣西高校優秀人才1人)、副高職稱3人;具有博士學位14人。專業高級職稱教師占教師總數的80%,碩博學曆教師達到93.3%45歲以下教師占教師總數的46.7%。本專業另聘有校外教師7人。本專業師資隊伍的職稱結構、年齡結構、學緣結構和學曆結構比較合理,在年齡結構上形成老、中、青梯次合理得當,有較強的發展後勁。生師比為201

本專業教師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電分析化學與生物傳感器、分子光譜分析與化學計量學、色譜分析與分離科學技術。研究特色在于廣西特有礦産、環境、食品、生物資源中複雜樣品的分析、分離、富集、測試的新方法和新技術研究。

研究成果獲廣西區自然科學二等獎、廣西區科技進步獎二等獎、中國分析測試協會科學技術獎二等獎、桂林市科技進步獎三等獎。近5年來,本學科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0項,省部級科研項目20餘項,科研經費超千萬,發表論文300餘篇(其中SCI/EI收錄100餘篇),申請專利20餘項,獲全國多媒體課件大賽一等獎1項、優勝獎3項,廣西高等教育教學軟件大賽三等獎3項,優勝獎2項。近年來主持自治區級以上教研項目5項,校級項目10項;發表教改論文30餘篇,出版教材2部(1部獲自治區優秀教材獎)。

 

2. 研究方向及指導教師

 

研究方向

姓名

學位

職稱

電化學分析與生物傳感

李建平

博士

教授、博士生導師

潘宏程

博士

教授、博士生導師

呈宏

博士

教授、博士生導師

 

博士

教授

朱文遠

博士

副教授

袁亞利

博士

副教授

連明

博士

講師

光譜分析與應用

唐甯莉

碩士

教授

易忠勝

博士

教授、博士生導師

聶瑾芳

博士

教授

文英

碩士

胡存傑

碩士

高級實驗師

謝襄漓

學士

實驗師

色譜分離與分析

阮貴華

博士

研究員

吳雄志

博士

副教授

闫力強

博士

講師

鄒建梅

博士

講師

 

 

發布日期:2020-06-23       浏覽次數:

上一條:能源化工教研室
下一條:生物工程教研室